English

大音希声大悲无字——“三八”夤夜访张洁

1998-03-2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3月8日晚,王小琪来电话,商量3月的稿件。3月是个盛装的月份,别的不说,“两会”召开,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20周年,加上本日的妇女节就使每月一期的《时代文学》装不下了,所以,原先列下的一串长长的女作家的名单,就只能选一位代表了。两人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张洁,不仅是因为一部新时期女性文学史要从张洁讲起,而且似乎好久没有张洁的声音了,在她的母亲去世之后。“就是张洁的这个电话号码也是很久以前的了,你试试看吧!”

也许是由于不抱希望的缘故,我试拨了电话,没有顾忌此时已近午夜时分:

请问,这是张洁老师的家吗?

我是张洁,您是哪位?

对不起,打扰您了,我是《中华读书报》的记者,不知您是否能接受我的采访。

我已经很长时间都远离文坛了,电视台来邀,我也是敬谢不敏。不过,《读书报》我一直看,办得还不错。我只订了三份报纸,其中就有《中华读书报》。新闻媒体也有一些好朋友,但都事先有约,互相不作节目。没有什么功利反而是好朋友。

非常想做您的朋友。那么,您正在写些什么?

《无字》。

是老子所说的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的意思吗?

是大悲无声,大悲无字。

这部书是写什么的?

就是“无字”。

像是庄子所说的“得意而忘言”,但总还是要通过语言,否则,就没有小说了,先要“言者所以在意”。所以,能简要地介绍一下吗?譬如主要的情节、人物等等。

真的不会作这种概括,也没法概括,时间跨度比较大,要从世纪初说起,中心人物也有很多,也许会写三四部,约有一百多万字。你还是自己去看吧。作家就是应该让作品去说话。现在《小说界》(上海文艺版)第三期开始连载第一部。

这部长篇花费了您很多的心血吧?

立意是很久以前就有了,母亲去世使我不能写作,但也有一个有力的条件是心很安静,写了很久,之后来回改了两三年的时间。写得非常累,每天早晨起来就写,遛遛就算是休息了,写完了第一部也很长时间不愿意去发表,终极的目的好像不是发表,乐趣就在“改”之中。别人走红我也不着急。书中的人物这么多年了,陪伴着我,一旦写完了,就等于和这些人告别了,这些日夜相守的人永远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,会有一种失落感,因为我不会再写一个同样的故事。

您好像还没有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。

是的,大概永远无法摆脱了,这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哀。我也知道这样的心态不好,但没有办法。

痛苦是文学的生命。

很对,还应有宗教和宿命。

对于您个人的身心当然不好,但对于作品,可能会更为深刻,这是那些浮躁的人难以梦到的一种深沉境界。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,大多是这种对于人生层深思索的果实。

也许是这样,但写作对于我来说,不过是生活本身。

放下电话,已是暮色深重,我的心境也沉重如磐,像是一付“沉重的翅膀”,难以飞动。是夜,我辗转难眠,决定以后约个时间去拜访张洁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给基层干部学AI点个赞

[值班总编推荐] 【瓷器上的中国色】流光釉彩 千年...

[值班总编推荐] [人民需要这样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